
余承东清华演讲: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才是王道

快科技5月23日消息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近日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发表演讲。在交流中,他强调了操作系统成熟的核心在于技术积累,并鼓励更多开发者加入鸿蒙生态的建设。
核心技术是操作系统成功的基石
余承东在演讲中提到,“一个操作系统要走向成熟,必须依靠核心技术的不断垒砌。”他在与清华学子的互动中,回答了关于鸿蒙底座技术、人机交互以及开源优势等多个专业技术问题。他表示,感谢同学们对鸿蒙的关注,并期待更多年轻力量能够加入鸿蒙开发者的行列,用代码改变世界。
事实上,操作系统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。以Windows和MacOS为例,它们用了数十年时间才建立起庞大的生态系统。相比之下,鸿蒙作为后来者,其挑战不仅在于技术本身,更在于如何吸引开发者和用户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链。
C端市场:极客尝鲜者的首选
尽管鸿蒙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在C端消费市场上,其短期内的出货量仍然有限。相关专家分析指出,第一批使用鸿蒙电脑的用户主要集中在极客和技术爱好者群体中。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热情,愿意尝试尚未完全成熟的系统。
然而,对于主流用户而言,选择操作系统时往往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兼容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Windows凭借其长期积累的软件生态和硬件支持,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首选。数据显示,全球PC市场中,Windows占据了超过80%的份额,这使得其他新兴操作系统很难迅速抢占市场份额。
ToB市场:鸿蒙的突破口
如果说C端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,那么ToB市场则可能是鸿蒙的一条更为现实的发展路径。企业或政府采购通常更关注解决方案的整体性能和定制化能力,而非单一产品的品牌效应。因此,在这一领域,鸿蒙有机会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和技术创新来赢得客户。
例如,华为可以通过整合自身的硬件优势(如服务器、网络设备等)与鸿蒙操作系统,为企业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数字化转型方案。这种策略不仅能增强鸿蒙的市场竞争力,还能为其积累更多实际应用场景和反馈数据,从而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。
国产软件生态的长远之路
不可否认的是,鸿蒙所面临的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。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,要缩小与Windows和MacOS之间的差距,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,同时还需要数百亿级资金的持续投入。这背后反映的是国产软件生态建设的巨大挑战——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和完善。
但正如余承东所言,“用代码改变世界”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。只要坚持技术创新,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其中,鸿蒙就有机会在未来成为全球操作系统领域的重要一员。